一、拿書上定義來鞭打自己 對談過程中,我曾經碰到一個人,她用很緊張的語氣問我:「我覺得我好像跟我自己查到的定義上的典型類型顯像特質差很多!我是不是沒有照著我的原廠設定在生活啊?」其實一張人類圖,配上官方出版的書籍,有時候不是幫助,反而是幫倒忙。 「定義是拿來參考的,而不是拿來奉行的」,這是我在進行對談過程中感受到最深切的體悟─因為只有你自己用腦袋以外的角度來感受了解自己的時候,那樣的感覺才會是最貼近真實的。 二、追求自己沒有的天賦特質,想要和別人一樣 為什麼人總是需要一個「說明書」來了解自己?那是因為很多人都沒有依照自己的本質在生活,而違背本質最明顯的狀況就是終其一生追求自己所沒有的,結果最後自己原本那些極具天賦的地方,也變得很平庸,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了......這種概念就像以前國高中,需要補習得那些科目往往是同學最弱的科目,而不是那些最強的,補了半天,強項沒有更厲害,弱項也很難以到達頂尖,那麼全天下人的能力分布都很相似的時候,生活就很無趣了。 三、以偏概全,侷限自己 最常碰到有些朋友會說:沒有邏輯中心等於「沒有邏輯」?或是喉部中心沒有顏色就不太會講話等等諸如此類的迷思;或是例如投射者就應該很被動,而顯示者就應該當領導人?其實小編阿布在歷經91位人類圖深度對談過後,從每一個個案實際經驗和對於每個人所散發出來的能量有很深的體會─其實就算人類圖將人區分為四種主要類型:顯示者、生產者、投射者、反映者,但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具備不同類型定義上的「投射型、發起型」的通道或是半開閘門,所以其實概略的那四種類型僅僅是幫助學習人類圖的朋友做一個最立即快速的區分而已─千萬別把那四種類型當作教條,或是貼上一種;「你就是顯示者,或是你就是投射者......」的標籤,因為也有不少投射者具有顯化的特質,更有很多生產者或是顯示者具備一些需要接受邀請才能彰顯的特質,所以不要再拿書上定義來侷限自己啦! 四、書上描述太艱深,有看沒有懂 《人類圖:區分的科學》這一本官方協定版本的「教科書」o.s. 對初學者來說實在太厚太艱深了跟教科書一樣難以理解,還是別學了吧(誤,裡面的詞彙其實不讀個好幾遍,或是經過現身說法的分享,很難可以輕易的理解每一句在書上所要傳達的意思,更何況扣掉附錄這總共408頁的內容真的不是蓋的,不讀還好,讀完也剩半條命了,不過還好在台灣推廣人類圖的Joyce Huang已經出了好幾本淺顯易懂的入門書款,如《一本讀懂人類圖》裡面可以很生活化提供給自己去了解如何運用人類圖能量,是了解、映證自己的很好的初學工具。此外,其實人類圖從入門到熟悉的階段,到底有沒有辦法自學呢?其實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人類圖始祖RA URU HU講過一個概念我非常認同─不要相信我(他本人)所說的,而是要靠經驗和感受去堆疊,就像九大能量中心,也是從過去七大轉變而成,那誰知道哪一年,也許就會變成十二大能量中心?重點是世界上的人百百種,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價值觀、家庭背景都不同,那要怎麼用一套系統上的定義去概括描述如此複雜的人類?只能說用自己親身感受到的才會是最真實存在且符合現況的方法! 五、比較心理─別人比我好、比我更差? 怎麼感覺別人的圖總比自己的看起來更好......就像別人碗裡的食物總是比較好吃,別人的身材總是比自己的好(誤);或是還有一種人,就是會拿人類圖來彰顯自己有G中心能量或是喉部中心有定義是相對的優勢等等。其實那些看似相對優勢的特質天賦都僅是社會定義的框架之下給予我們的枷鎖,而每一個人擁有的獨特設計,對於小編阿布在使用人類圖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人類圖想要帶給人的概念是要我們依循自己的本性而活,而透過人類圖知道自己的人生策略、決策方向、人際關係和被制約的狀態能夠讓自己用更貼近本質的方式去生活,這才是面對自己、接受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只是一味的拿來比較,本身就已經喪失了學習人類圖的本意了! 參考值:小編阿布的130多位對談個案
0 評論
發表回覆。 |
|